10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匯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磅礴力量》重要文章,指出“國慶大閱兵”、《外交風云》、《我和我的祖國》在國慶期間給14億中華兒女上了一堂新中國的歷史課、一堂愛國主義的教育課、一堂新時代的思政課,讓愛國心爆棚、愛國情超燃。廣大網友也在網上紛紛表示,“國慶大閱兵”、《外交風云》、《我和我的祖國》是國慶必看三大件。
由華策影視、安徽廣電集團五星東方影視和天潤大美影視出品的《外交風云》是史上首部全景式講述我國外交征程和新中國崛起非凡歷程的史詩巨制,得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解放軍報》《求是網》《黨建網》乃至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方微信等主流媒體的力贊,獲得了各個年齡層觀眾的喜愛與支持。
用心講好故事 認真還原歷史
《外交風云》講述從新中國成立至1976年近30年中國外交戰線的破冰及發展之旅,其視野之廣、格局之大、人物之多,皆在獻禮劇中居于前列。該劇囊括了中國外交史上所有重大節點事件,乃至包含未曾披露過的真實歷史,以時間為軸展開一幅雄偉的史詩畫卷。在宏大敘事之中,每一位人物都有血有肉,有他們在外交場上的氣勢卓絕,也有在生活中動人的溫情脈脈。該劇在高屋建瓴的講述中編織進動人心弦的細節,通過劇組全體演職人員的嘔心瀝血,將主旋律的獻禮劇講述成動人詩篇。
《人民日報》除了10月7日頭版頭條點贊以外,9月30日海外版還專門刊文,稱贊《外交風云》在人物形象真實還原與豐滿塑造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每一位領導人及外交官都要盡力貼合本人、反復揣摩研究領袖人物的精神、言行乃至生活習慣,最終才能達到在劇中有如本尊親臨的效果,外交官的子孫后代都對這部劇的還原和用心予以稱贊?!段乃噲蟆穼Υ朔Q道:“板著臉講故事的時代已經過去,弘揚主旋律的影視劇如何實現藝術與史實的平衡,如何以細節打動人心,讓觀眾產生共鳴,不僅要依靠動人的故事,更要依靠演員的演技和編劇的人物塑造功底。”《外交風云》正是以史實為骨、藝術為血肉,在敘述中融入濃厚愛國情懷,才能引起各圈層觀眾對祖國的熾熱情感。不僅有家國情懷,更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楚,有“燕雀鴻鵠無尊卑”的自由平等。觀眾在其中品味大到國事,小至家事的酸甜苦辣,回味無窮。
不僅如此,在劇中涉及的大量地標性建筑,也在劇組不計代價、精益求精的還原中,達到了讓觀眾無法辨別真假的程度。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則是跨界點贊肯定了該劇中劇情的真實度,絕非“歪說”。該劇從人物、劇情到服裝、場景,無一不是以嚴謹的態度還原歷史,全面而真實地展現外交戰線的曲折和偉大。
由古溯今講史 愛國不拘年齡
《外交風云》并不只是一部過去的“史書”,更是以史為鑒,關照現實。在國際形勢愈發復雜的今天,該劇給觀眾帶來的不僅是通曉過去,更是從中獲得理解當下的啟迪,《光明日報》稱贊該劇“對時下我國處理外交領域的一系列問題,也具有特別的借鑒意義和啟示價值。該劇有利于我們了解過去、洞察今天和預見未來,特別是面對中美貿易摩擦等棘手問題時,該劇在某些方面能夠給我們提供可資借鑒的底氣與智慧。”《外交風云》讓觀眾不止明史,更是知當下?!饵h建網》評論道:“《外交風云》的成功熱播,同時也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那就是一部表現革命歷史的作品,要想為觀眾喜愛,要想為社會普遍歡迎,首先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完整準確的去解讀和演繹歷史的精髓。”
正是憑借著主創們的匠心精神和對祖國的深愛之情,《外交風云》獲得了全年齡層觀眾的喜愛,老一輩觀眾從中看到的是曾經艱難而輝煌的歲月,年輕一輩則是從中看到了中國的日益強大和無限光明的未來。正如《解放軍報》以激昂姿態稱贊道:“在這部作品中,許多故事的敘述讓現在的中國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有一種揚眉吐氣的豪邁。中國再也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中國人飽受欺凌的時代永遠一去不復返了。”無論年齡幾何、無論身處什么崗位,對祖國的熱愛都是所有中國人民永不磨滅的情感共鳴。正因如此,《外交風云》才能在眾多優秀電視劇中脫穎而出,在新中國70華誕之際,為祖國唱響了一首嘹亮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