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食用歷史悠久
在江南民間與黃瓜、莧菜并稱“地三鮮”
眼下正是吃蠶豆的好時節
很多人家都會買來嘗鮮
清炒、做湯、燒肉
好不美味
蠶豆除了味道鮮美外,營養價值也很高, 其蛋白質含量為25%-35%,是食用豆類中僅次于大豆的高蛋白作物,同時還富含維生素、粗纖維、磷脂及礦物質,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機體發育的作用。而且, 蠶豆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可以延緩動脈硬化,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但是,蠶豆雖好,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
近日, 浙江寧波就有一對5歲的雙胞胎兄弟因吃蠶豆進了醫院。
兩個孩子被送到醫院時面色蒼黃,精神欠佳,醫生仔細詢問后得知,原來2天前兄弟倆同時吃過一頓新鮮蠶豆,而且吃得還不少。這之后,兩個孩子的精神狀態就不太好了,食欲也變差,再后來就出現了醬油尿。醫生最后診斷為蠶豆病。
蠶豆病,它的官方名稱—— 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是由于紅細胞內先天缺乏G-6-PD這種酶而引發的遺傳性疾病。
G-6-PD是人體內一種關鍵酶,它能產生一種叫NADPH的物質來保護細胞及細胞膜免受氧化劑的損害,而蠶豆中含有蠶豆嘧啶等具有強氧化作用的物質,會氧化人體內的紅細胞,正常人體中含有G-6-PD,所以可以免受侵害, 而那些身體內沒有G-6-PD的人,吃了蠶豆后,紅細胞就會變得僵硬和脆弱,短時間內大量破裂,引起急性溶血性黃疸和溶血性貧血,產生一系列癥狀,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
蠶豆病起病急驟,發展快,而且無法根治,大多患兒在進食新鮮蠶豆后1-2 天內發生溶血,因吸入蠶豆花粉而發病者,癥狀會在數分鐘內出現。病情輕者,經過 1-2 天或1周左右治療,癥狀會逐漸減輕而痊愈,如上文中的雙胞胎兄弟經過輸血治療,現在已病情穩定;病情危重者可能出現神志不清、抽搐、昏迷、少尿,最后無尿而死亡。
目前,國內大眾對蠶豆病的了解知之甚少,但其實, 蠶豆病分布廣泛,全球范圍內約有4億患者,我國有“南高北低”的規律,廣東、云南和四川等地為高發區。幼兒發病率明顯高于成年人,5歲以下兒童占大多數, 也會因母親進食蠶豆,通過哺乳使嬰兒發??;同時男性多于女性。
故而,在現在正是吃蠶豆的季節,對于第一次吃蠶豆的孩子,一定要少吃,食用后的一兩天內家長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身體狀況。一旦食用后出現皮膚發黃、尿色加深、精神欠佳等癥狀,就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救治。另外,有蠶豆病史的人也應避免再次食用蠶豆及蠶豆類制品。